馬科馬屬的動物太瘋狂,馬-驢成騾,斑馬-驢成驢斑獸,而斑馬和馬也能有后代,叫斑馬馬!
由于馬大多是一抹色的,而斑馬,以條紋聞名,這兩種動物的后代會長啥樣?更像馬,還是更像斑馬?
關鍵點在于,條紋長哪里!
皮特
近被人類解救的皮特,是一只雄性的斑馬馬。
它看起來就是典型的棕色,只是腿比一般的馬要短不少,身上還有多處條紋,分布在腿上和腹部兩側(cè)。
花斑馬和斑馬后代
艾克莉絲的父母分別是一頭雄性斑馬和一頭雌性馬,結(jié)果它完美繼承了雙方的優(yōu)點,只在頭部和屁股上有條紋,感覺像是身體被涂了白油漆。
當然也有亂長,就像這只:
還有只長在腦門的:
斑馬和馬為什么會產(chǎn)生后代?它們沒有生殖隔離嗎?
從科學家角度來說,不同的動物之間確實存在生殖隔離。
生殖隔離的大概意思是,在自然情況下,動物之間一般不會互相吸引,因此不會交配,即使不小心相愛了,產(chǎn)生后代,后代是不可育的。
騾就是典型案例,它是馬和驢的后代,不是自然的產(chǎn)物,而是人類操縱的成果。
對于斑馬馬來說,原理是差不多的。
馬、斑馬、驢,這三種動物都屬于馬科馬屬,從親緣關系上來說,算是比較近的。
但這幾種動物的遺傳基因差異很大,典型的就是染色體數(shù)量是不一樣的。
而且,極其復雜,馬和馬,斑馬和斑馬之間都差別很大,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個表格:
染色體差異這么大的情況下,斑馬馬是怎么出現(xiàn)的呢?
舉個例子,家養(yǎng)馬64 條染色體,平原斑馬44 條染色體,產(chǎn)生的生殖細胞分別是32條和22條。正常情況下,這兩種配子是不可能配對成功的,自然也不會結(jié)合成受精卵,更不用說健康活下來。
但是,基因的組合實在太多了,總有運氣爆表的時候,不僅配對成功了,還成功誕下了幼崽,而這個幼崽的染色體數(shù)量就是54條。
這個幼崽,幾乎是不孕的!
用“幾乎”這個詞,其實是因為,在這個基礎上,還有更小概率的情況。
因為父母染色體差異太大,產(chǎn)生的幼崽,雌性生育能力較差,雄性通常不育。
如果雌性幼崽,再和雄的馬/驢結(jié)合,還是有極小極小概率生下后代的。
就拿騾子來說吧,本身是馬和驢的后代,染色體一般是63條,但現(xiàn)實中就存在幾十例雌性騾子和雄的馬/驢結(jié)合,產(chǎn)生后代的案例。
所以說,雜交產(chǎn)生的后代只能稱之為高度不育,不孕概率高度接近為0,但不是完全不可能。
為雜種優(yōu)勢,突破生殖隔離
生殖隔離,其實是保護物種基因的一種方式,在自然狀態(tài)下基本是不可能會發(fā)生的。
像騾子、斑馬馬和驢斑獸這一類動物,幾乎都是人類的產(chǎn)物。
為什么人們要挑戰(zhàn)自然規(guī)則呢?
其實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役畜,生物學上叫做“雜種優(yōu)勢”。
斑馬和其他馬科動物進行雜交,產(chǎn)生的后代,統(tǒng)稱為雜交斑馬。
初在南非,布爾人培育雜交斑馬(矮種馬和斑馬雜交)主要是為了運輸貨物,同時希望雜合體基因,能抵抗馬和驢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的疾病。在非洲,斑馬的抵抗力明顯要比馬好。
但早期也有人以斑馬稀罕為由,拿來和驢或者馬繁育后代的。
眾所周知,野生的斑馬向來脾氣暴躁,人類至今沒有將其馴服。
在育種過程中,斑馬總是充當父親的角色,斑馬馬就是雌性母馬和雄性斑馬的后代,學名Zorse,而驢斑獸也是雌性母驢和雄性斑馬的后代,學名Zenkey。
偶爾也有反向配對的,但比較罕見。
后代雜交斑馬,同樣繼承了斑馬的暴脾氣。
那些曾和雜交斑馬一起工作過的人表示,雜交斑馬很頑固,脾氣差,比普通馬更有攻擊性,訓練也比馬要艱難。
后
盡管如此,人們對雜交斑馬的興趣一直持續(xù)到了20世紀70年代,當時動物園為了培育出一種能抗病的騎乘和役用動物,還在進行各種跨物種繁殖。
直到后期,人們覺得這樣的行為有違道德,也不能有效保護動物,跨物種繁殖實驗才停止。
如今,各種雜交斑馬被當作奇觀來飼養(yǎng),大多生活在動物園,有的地方也將其作為騎乘動物。
本文鏈接:http://m.morphism.cn/news41243.html馬科馬屬動物太瘋狂!染色體截然不同 卻能隨意雜交